TechTarget存储 > 分析

分析

  • 快照服务:LUN过时了

    2015-05-11

    “作为一个抽象的单元的存储LUN即逻辑卷的概念应该摒弃,基于LUN的概念已经过时了。”DeepStorage.net公司的首席科学家Howard Marks对于存储LUN有一些激进的看法。

  • 全闪存or纯闪存:不产生信息孤岛的是好闪存

    2015-04-28

    近年来,很多厂商都看到了闪存的光辉未来,一些闪存厂商从初创厂商做起,已经成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 准备迁移到全闪存?请考虑好你的存储架构

    2015-04-27

    随着存储成本的降低以及密集程度的增大,数据中心从旋转式盘片向“更快、更好、更省”的方向转移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这使得非易失性内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长期的赢家。

  • 大型企业SAN之HP 3PAR StoreServ

    2015-04-22

    Hewlett-Packard(HP)3PAR StoreServ 7000系列是大型企业级SAN阵列产品线,也是提供数据高可用性及可靠性的文件控制器。

  • CDP重创之下如何前行?(下)

    2015-04-21

    大约10年前,一项新的数据保护技术——“持续数据保护”(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CDP)——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促使许多人推断保护数据的“旧”方法最终将夕阳西下。当我们进入2015年的时候,数据保护的旧方法——定期备份——仍然根深蒂固屹立不倒,而CDP则鲜被提及。

  • CDP重创之下如何前行?(上)

    2015-04-21

    大约10年前,一项新的数据保护技术——“持续数据保护”(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CDP)——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促使许多人推断保护数据的“旧”方法最终将夕阳西下。当我们进入2015年的时候,数据保护的旧方法——定期备份——仍然根深蒂固屹立不倒,而CDP则鲜被提及。

  • 基于策略的自动化对闪存投资的利好

    2015-04-15

    存储自动化通常作为一种与存储配置过程相关的,可以使企业和存储管理人员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的工具,但它其实可以做得更多。

  • 华为、DataCore:新的超融合基础设施?

    2015-04-09

    最近多次曝出的DataCore和华为之间的全球合作声明旨在提供基于华为硬件和DataCore虚拟SAN软件的超融合解决方案。

  • 高I/O应用的虚拟化变容易了吗?

    2015-04-07

    过去,实时应用以及其他对工作负载要求苛刻的应用都避免虚拟化。而随着近来存储端的改进,是否变得容易一些?

  • 三个理由告诉你对象存储替换HDFS还不错

    2015-04-06

    现代存储架构提供了一个可以替代HDFS的引人注目的新方案:对象存储。为什么对象存储是您的组织进行Hadoop分析的一个可选项呢,下面将谈到三方面的原因。

共1148条记录

新闻 >更多

  • 职场观:IT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拉锯战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整个IT行业提供了比其他行业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但站在企业立场,人才招聘情况又将变得不一样。

  • 轻聊超融合

    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接纳超融合的理念,这已成为整个行业的趋势。由于超融合系统涉及到众多技术的集成,所以我们看到市场玩家抱团的情景。

  • 曙光五年液冷之路结新果 Liquid inside重磅布局三大领域

    近日,曙光液冷服务器实现大规模部署。自此曙光液冷服务器将向着深度学习、科学研究、大型数据中心等更广阔的市场挺进。

  • 是什么成就了EMC新一代VxRail超融合产品?

    超融合一直是个保持快速增长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超融合架构。最近,EMC宣布推出新一代VxRail超融合产品组合,即VxRail 4.5。增强的性能,更灵活的配置,为超融合市场上的企业级用户带来更多更优质的选择。

电子杂志 >更多

  •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容器化你的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重点关注容器领域的企业级持久数据存储技术,未来我们将看到使用服务器闪存和新兴的持续性闪存的容器认知缓存,并且和持续存储层相结合。同时,NVMe over Fabrics对存储网络环境的革新有目共睹。另外,复制数据管理(CDM)专注于保护生产数据和改进生产数据副本的管理,正在走向主流。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