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聚焦
-
什么是光纤通道协议
2007-12-16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光纤通道协议及其基本类型
-
理解SAN与NAS的应用互补(二)
2007-12-16随着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各业务系统已经向着电信级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而在整个业务系统中,存储系统因其特殊的作用而日益成为整个业务系统的新瓶颈,业务系统的数据保护和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容错和恢复能力已成为网络运营商和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
-
硬盘数据恢复的多种解决方案(六)
2007-12-16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大家每个人的数据资源都在日复一日的膨胀着,而硬盘作为数据存储中心,其高精密的结构和高度的使用频率,在复杂的应用环境中,故障发生率也在与日俱增。
-
如何做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
2007-12-16《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提出了我国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在满足此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实施灾难恢复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手段。下面就让专家教大家几招。
-
存储虚拟之路
2007-12-16十一回了趟家,发现一直对电脑一窍不通的老妈竟然在游戏中用上了一个酷酷的虚拟形象,而邻居家的孩子在读虚拟大学,此时我不得不感叹“虚拟”已经走进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虚拟的东西,比方虚拟医院、虚拟图书馆、虚拟大学等等。还有虚拟的宠物、虚拟博物馆、虚拟角色、虚拟……
-
理解SAN与NAS的应用互补(一)
2007-12-16随着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中各业务系统已经向着电信级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而在整个业务系统中,存储系统因其特殊的作用而日益成为整个业务系统的新瓶颈,业务系统的数据保护和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容错和恢复能力已成为网络运营商和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
-
硬盘数据恢复的多种解决方案(五)
2007-12-16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大家每个人的数据资源都在日复一日的膨胀着,而硬盘作为数据存储中心,其高精密的结构和高度的使用频率,在复杂的应用环境中,故障发生率也在与日俱增。
-
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2007-12-16灾难备份建设是一项周密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全新的危机管理领域。灾难备份建设不仅需要进行灾难备份中心建设和IT系统购置,更需要有灾难备份技术、危机管理、风险管理、业务连续计划制订、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等灾难备份专业领域知识。此外,灾难备份也不同于一般的IT项目,它是单位机构业务流程的延续,它需要建立完善的灾难备份中心运营管理体系,需要不断保持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有效性,以保障灾难备份中心能持续发挥灾难备份功能。
-
存储虚拟化的需求与误区
2007-12-16近年来,在IT基础设施虚拟化风潮的推动下,公用运算(Utility computing)这一新理念正受到业界热烈追捧,并被奉为高效IT架构的未来模式。于是就产生了存储虚拟化的需求与误区……
-
数据备份基本策略
2007-12-16选择了存储备份软件、存储备份技术(包括存储备份硬件及存储备份介质)后,首先需要确定数据备份的策略。备份策略指确定需备份的内容、备份时间及备份方式。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目前被采用最多的备份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新闻 >更多
-
职场观:IT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拉锯战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整个IT行业提供了比其他行业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但站在企业立场,人才招聘情况又将变得不一样。
-
轻聊超融合
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接纳超融合的理念,这已成为整个行业的趋势。由于超融合系统涉及到众多技术的集成,所以我们看到市场玩家抱团的情景。
-
曙光五年液冷之路结新果 Liquid inside重磅布局三大领域
近日,曙光液冷服务器实现大规模部署。自此曙光液冷服务器将向着深度学习、科学研究、大型数据中心等更广阔的市场挺进。
-
是什么成就了EMC新一代VxRail超融合产品?
超融合一直是个保持快速增长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超融合架构。最近,EMC宣布推出新一代VxRail超融合产品组合,即VxRail 4.5。增强的性能,更灵活的配置,为超融合市场上的企业级用户带来更多更优质的选择。
电子杂志 >更多
-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容器化你的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重点关注容器领域的企业级持久数据存储技术,未来我们将看到使用服务器闪存和新兴的持续性闪存的容器认知缓存,并且和持续存储层相结合。同时,NVMe over Fabrics对存储网络环境的革新有目共睹。另外,复制数据管理(CDM)专注于保护生产数据和改进生产数据副本的管理,正在走向主流。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