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备份
-
小资料:数据库定时自动备份的操作步骤
2009-11-30图文说明,欢迎下载
-
网站数据定时备份的经验分享
2009-11-30学校网站已经运行多年,数据的安全问题也就逾加显得突出起来。在借用别人网络空间的时候,我一直是用Ftp的方式,定 […]
-
如何选择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存储设备
2009-11-30在对数据备份相关技术作分析后,相信各位对于数据备份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何充分利用当前主流的数据备份技术构建企业或 […]
-
数据容灾备份有问有答
2009-11-30在平时的数据容灾备份运行中大家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那么几个问题,当这样的问题遇到的多了以后就需要总结起来进行统 […]
-
电信容灾系统的必要性
2009-11-30尽管在这次莫拉克的肆虐中,通信业少量基站和海底光纤受到影响,未对大部分人的通信生活造成困扰,但是在自然灾害频发 […]
-
五大策略助你完美备份数据
2009-11-29每年你都说最好是把数据进行备份,但生活往往会发生变化。你开始忙起来,为各种事分心。你的数字生活中的文件数量成指 […]
-
有几种不同形式的差量备份方法?
2009-11-28有用户询问差异化数据备份的方法,问题如下:我们公司拥有3盒存储容量为20GB的磁带以及18GB的业务数据。每周 […]
-
信息数据灾难备份,必答题中的选择题
2009-11-28灾备是个必答题,只是要把握好时机。灾备又是个选择题,要选择合理的建设方式和建设方案,在节省开支的情况下保证重要 […]
-
使用SUN EBS 7.3.2、SUN StorEdge C4做备份配置全记录
2009-11-28环境说明 备份软件: Sun StorEdge Enterprise Backup Software™ 7.3 […]
-
数据备份方式
2009-11-27● 自动备份进程由备份服务器承担。每天晚上,自动按照事先制订的时间表所要求内容,进行增量或全量的备份。 ● 批 […]
电子杂志 >更多
-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容器化你的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重点关注容器领域的企业级持久数据存储技术,未来我们将看到使用服务器闪存和新兴的持续性闪存的容器认知缓存,并且和持续存储层相结合。同时,NVMe over Fabrics对存储网络环境的革新有目共睹。另外,复制数据管理(CDM)专注于保护生产数据和改进生产数据副本的管理,正在走向主流。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
-
存储经理人2017年7月刊:购买HCI存储前的思考
《存储经理人》2017年7月刊重点关注超融合存储(即HCI中的软件定义存储)采购问题,以及如何与其它基础架构配合使用。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混合使用对象级存储和文件存储两种方式来存储非结构化数据时的优劣对比,并研究IT部门在考察相关产品时应该考虑哪些重点。另外,如何缓存存储和分层存储之间做出选择?企业采用云存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尽在本期。
-
存储经理人2017年6月刊:在融合时代,重新定义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7年6月刊重点关注融合时代的存储技术,探讨企业如何做到灵活敏捷,以在由软件定义的存储与数据中心建立起的全新时代保持竞争力。随着成本下降,高性能闪存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用途也再次发生变化。另外,带你深入了解云灾备,例如在购买灾难恢复服务时,如何权衡预算和功能。最后,海量的数据同样需要管理技巧。
技术手册 >更多
-
企业闪存应用与采购
固态存储技术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这种技术提供用户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固态存储部署方式。固态存储所展现出的高性能对于用户应用来说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然而你还需要对其部署在何处、所需要的具体容量及使用模式作出具体评估和判断。
-
固态存储技术选型
企业部署固态存储一般用于解决特定应用性能问题。但随着闪存价格的不断走低,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今天,大多数企业数据中心都部署有固态存储。固态存储能够以传统磁盘方式部署于存储阵列,可作为全闪存阵列,单独的缓存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端的PCIe卡等等。
-
给闪存新手的部署指南
近些年来,闪存存储的可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提供了多种部署选择。当然,对最终用户来说有选择是好事情,但是部署闪存的无数种方式却带来了困扰。
-
融合基础架构专刊
在这本专刊中我们将为您介绍融合基础架构方案的优势、融合架构如何处理存储服务和数据传播、专家对融合架构的看法,并为读者分析了几个已经推向市场的融合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