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备份策略
-
TechTarget存储盘点:2013年最受欢迎的备份技巧
2014-01-19 | 作者:张程程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数据进行备份是非常必要的,当这些的冷冰冰的数字语言还原成一份份宝贵资料时,你才会真正意识到这单数据保险买的有多么值。
-
建立备份策略的重要性
2013-08-06 | 作者:Colm Keegan备份策略是一项事先定义的明确的时间表,像Oracle、邮件服务器数据库和用户文件都以此拷贝到磁盘或磁带中,确保在遇到意外删除或其它形式存储中断时数据仍可恢复。
-
VMware虚拟机备份
2012-03-28 | 作者:Elias Khnaser良好的VMware环境缺乏了一个良好的备份策略会怎么样?虽然虚拟化能够带来许多卓越特性,VMware环境中的备份问题给许多备份和存储管理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
如何轻松免费提高备份速率
2009-02-23 | 作者:Rick Cook备份是一个很繁琐的定期执行任务,如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大大较小备份带来的痛苦。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实用的备份小技巧,不仅简单易行,而且不会花费额外的成本。
-
加速备份的免费方法
2008-12-21 | 作者:Rick Cook对于相对便宜的数据调整工作而言,第一步同时也是最耗时的就是制定标准,明确需要调整的内容。本文给出了一些免费、简单、快速的方法,帮助你减少备份窗口。
-
有效实现数据备份:遵守七大规则
2008-06-03 | 作者:Rick Cook你将从本文中学到以下知识:设置度量方法、减少人为失误、收集管理员的反馈信息,这些方法都能帮助你的公司更好地实现数据备份。学习如何使数据备份更好。
-
如何选择数据保护方式实现业务连续
2008-03-16 | 翻译:nowadays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导致的长时间宕机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贯彻业务连续性策略来保证企业在最困难的情况下都能保持正常运转。重点应该放在数据保护和备份策略上。
电子杂志 >更多
-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容器化你的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重点关注容器领域的企业级持久数据存储技术,未来我们将看到使用服务器闪存和新兴的持续性闪存的容器认知缓存,并且和持续存储层相结合。同时,NVMe over Fabrics对存储网络环境的革新有目共睹。另外,复制数据管理(CDM)专注于保护生产数据和改进生产数据副本的管理,正在走向主流。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
-
存储经理人2017年7月刊:购买HCI存储前的思考
《存储经理人》2017年7月刊重点关注超融合存储(即HCI中的软件定义存储)采购问题,以及如何与其它基础架构配合使用。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混合使用对象级存储和文件存储两种方式来存储非结构化数据时的优劣对比,并研究IT部门在考察相关产品时应该考虑哪些重点。另外,如何缓存存储和分层存储之间做出选择?企业采用云存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尽在本期。
-
存储经理人2017年6月刊:在融合时代,重新定义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7年6月刊重点关注融合时代的存储技术,探讨企业如何做到灵活敏捷,以在由软件定义的存储与数据中心建立起的全新时代保持竞争力。随着成本下降,高性能闪存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用途也再次发生变化。另外,带你深入了解云灾备,例如在购买灾难恢复服务时,如何权衡预算和功能。最后,海量的数据同样需要管理技巧。
技术手册 >更多
-
企业闪存应用与采购
固态存储技术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这种技术提供用户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固态存储部署方式。固态存储所展现出的高性能对于用户应用来说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然而你还需要对其部署在何处、所需要的具体容量及使用模式作出具体评估和判断。
-
固态存储技术选型
企业部署固态存储一般用于解决特定应用性能问题。但随着闪存价格的不断走低,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今天,大多数企业数据中心都部署有固态存储。固态存储能够以传统磁盘方式部署于存储阵列,可作为全闪存阵列,单独的缓存设备,还可以是服务器端的PCIe卡等等。
-
给闪存新手的部署指南
近些年来,闪存存储的可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提供了多种部署选择。当然,对最终用户来说有选择是好事情,但是部署闪存的无数种方式却带来了困扰。
-
融合基础架构专刊
在这本专刊中我们将为您介绍融合基础架构方案的优势、融合架构如何处理存储服务和数据传播、专家对融合架构的看法,并为读者分析了几个已经推向市场的融合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