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
-
FC-SAN vs. IP-SAN详细技术比较(二)
2007-12-26前两年我们根本就没有讨论FC-SAN与IP-SAN优劣势的必要,因为在那个时候的存储区域网业界还是被光纤传输模式一统天下。
-
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具备的四大特点
2007-12-26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具备的四大特点
-
FC-SAN vs. IP-SAN详细技术比较(一)
2007-12-26但是在这一年多以来,随着IP-SAN存储设备的出现,其携便利的扩展性和低廉的价格向FC-SAN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
存储厂商竞争力分析(三)
2007-12-26下文是对存储厂商竞争力的全面分析
-
如何测试软硬盘驱动器参数
2007-12-26随着pc硬件的高速发展,各种应用软件对外设的要求亦不断提高,这使得有些软件的设计者在开发软件时需要对主机的配套设备进行检查,以便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设备。
-
新手入门之了解主流存储厂商国外篇(六)
2007-12-26存储网络一直都是企业网络环境的重要方面,企业对数据存储需求的提升,由此也催生了各存储厂商在调整自身产品线技术的同时,频繁推出与流行应用同步的存储产品。而对企业用户来说,在具体的产品选购时,除了根据目前市场走向、市场品牌认知度以及存储厂商产品发展方向,来挑选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外,另一方面就是对存储厂商品牌的选择。
以下就为大家归纳总结目前国外较为主流的存储厂商的当前产品发展及最新动态。 -
水平自测:你知道如何挑选存储管理工具吗?
2007-12-25面对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存储管理工具,怎么才能“淘”到最符合你的实际需求的产品呢?本文将为你详细分析解决之道……
-
新手入门之了解主流存储厂商国外篇(四)
2007-12-25存储网络一直都是企业网络环境的重要方面,企业对数据存储需求的提升,由此也催生了各存储厂商在调整自身产品线技术的同时,频繁推出与流行应用同步的存储产品。而对企业用户来说,在具体的产品选购时,除了根据目前市场走向、市场品牌认知度以及存储厂商产品发展方向,来挑选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外,另一方面就是对存储厂商品牌的选择。
以下就为大家归纳总结目前国外较为主流的存储厂商的当前产品发展及最新动态。 -
新手入门之了解主流存储厂商国外篇(三)
2007-12-25存储网络一直都是企业网络环境的重要方面,企业对数据存储需求的提升,由此也催生了各存储厂商在调整自身产品线技术的同时,频繁推出与流行应用同步的存储产品。而对企业用户来说,在具体的产品选购时,除了根据目前市场走向、市场品牌认知度以及存储厂商产品发展方向,来挑选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外,另一方面就是对存储厂商品牌的选择。
以下就为大家归纳总结目前国外较为主流的存储厂商的当前产品发展及最新动态。 -
新手入门之了解主流存储厂商国外篇(二)
2007-12-25存储网络一直都是企业网络环境的重要方面,企业对数据存储需求的提升,由此也催生了各存储厂商在调整自身产品线技术的同时,频繁推出与流行应用同步的存储产品。而对企业用户来说,在具体的产品选购时,除了根据目前市场走向、市场品牌认知度以及存储厂商产品发展方向,来挑选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外,另一方面就是对存储厂商品牌的选择。
以下就为大家归纳总结目前国外较为主流的存储厂商的当前产品发展及最新动态。
分析 >更多
-
Gartner:高性能存储的未来
有关存储技术最新进展的宣传报道一直甚嚣尘上,其中包括三星的Z-NAND以及英特尔和镁光科技的3D Xpoint。Gartner预计,这些创新技术还需要两年多时间才能发挥其全部潜力。
-
交通运输业面临视频监控存储挑战
高质量摄像头的普及与分析功能的改进对数据存储容量提出更多要求。一个高性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和存储架构必须能够处理与实时分析相集成的全分辨率视频流,而所有这些都是全天候运行。
-
对Windows Server容器的数据保护改进了吗?
容器已经成为Linux世界的主要产品好多年,而在那个时候,用于备份容器的方法几乎没啥变化。
-
复制数据的存储管理也有缺点 你知道吗
复制数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数据的无关副本,从而降低存储成本,但它有可能导致性能瓶颈。
电子杂志 >更多
-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容器化你的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重点关注容器领域的企业级持久数据存储技术,未来我们将看到使用服务器闪存和新兴的持续性闪存的容器认知缓存,并且和持续存储层相结合。同时,NVMe over Fabrics对存储网络环境的革新有目共睹。另外,复制数据管理(CDM)专注于保护生产数据和改进生产数据副本的管理,正在走向主流。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