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
-
光纤磁盘阵列技术简析
2007-12-09当今世界信息爆炸式的增长,除了给科技与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外,也给企业的数据存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作为企业信息存储系统中的最关键部分——磁盘阵列,很多人未必能说得清楚。
-
磁盘阵列的选购六要素
2007-12-09磁盘阵列选购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
什么是磁盘驱动器?
2007-12-09Disk drive(磁盘驱动器):连接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或读取、写入和存储信息在磁盘或硬盘的存储设备。
-
RAID 5EE 阵列级别简介
2007-12-09在新的阵列卡产品中,加入了对一个新的 RAID 级别的支持——RAID 5EE。以前,我们可能听的比较多的是RAID 0,RAID 1,RAID 5 以及 RAID 5E,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RAID 5EE与其它几种常用RAID级别的不同。
-
磁盘阵列(DiskArray)原理(五)
2007-12-09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
RAID知识一网打尽
2007-12-09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磁盘阵列。其实,从RAID的英文原意中,我们已经能够多少知道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磁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
-
自己动手构建iSCSI磁盘阵列
2007-12-09在理想情况下,无论是对于关键业务应用需求,还是对于诸如开发、测试、磁盘到磁盘备份以及灾难恢复等应用需求,当需要更多存储空间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购买最新技术的企业级存储设备。但在很多现实的情况下,由于预算等方面的原因,购买新设备的欲望往往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很多时候,IT人员也不得不针对并不太强大甚至是旧的存储系统来做文章。这里我们就教给大家一些自己动手做iSCSI阵列的方法。
-
磁盘阵列(DiskArray)原理(四)
2007-12-09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一直是电脑专业人员和用户的困扰;而大容量磁盘的价格非常昂贵,对用户形成很大的负担。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一举解决了这些问题。
-
磁盘阵列柜性能(下)
2007-12-09一个SCSI 硬盘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都在数万小时以上,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要坏掉一个硬盘已经很不容易了;在同一系统内,两个磁盘驱动器同时坏掉的机率,更是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把磁盘驱动器放在布满杀手的环境内,就另当别论了。
-
RAID技术新手入门教程
2007-12-09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的CPU的速度进入GHz 时代。而计算机的内存也有66MHz发展到 100MHz 甚至133MHz。显卡的速度也日新月异。 计算机制造商们全面打起了提速战。 作为计算机最重要的外部存储设备,硬盘当然也不甘落后,也相继推出了ATA66和ATA100 硬盘。
分析 >更多
-
Gartner:高性能存储的未来
有关存储技术最新进展的宣传报道一直甚嚣尘上,其中包括三星的Z-NAND以及英特尔和镁光科技的3D Xpoint。Gartner预计,这些创新技术还需要两年多时间才能发挥其全部潜力。
-
交通运输业面临视频监控存储挑战
高质量摄像头的普及与分析功能的改进对数据存储容量提出更多要求。一个高性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和存储架构必须能够处理与实时分析相集成的全分辨率视频流,而所有这些都是全天候运行。
-
对Windows Server容器的数据保护改进了吗?
容器已经成为Linux世界的主要产品好多年,而在那个时候,用于备份容器的方法几乎没啥变化。
-
复制数据的存储管理也有缺点 你知道吗
复制数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数据的无关副本,从而降低存储成本,但它有可能导致性能瓶颈。
电子杂志 >更多
-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容器化你的存储
《存储经理人》2017年9月刊重点关注容器领域的企业级持久数据存储技术,未来我们将看到使用服务器闪存和新兴的持续性闪存的容器认知缓存,并且和持续存储层相结合。同时,NVMe over Fabrics对存储网络环境的革新有目共睹。另外,复制数据管理(CDM)专注于保护生产数据和改进生产数据副本的管理,正在走向主流。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