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据量的不断激增给数据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传统的存储产品和技术越来越难满足业务对存储系统性能的需求,寻找一种创新的数据管理方式势在必行。云计算的概念由此产生,其具有的高性能、可伸缩性以及可靠性等优势给黑暗的企业IT部门带来一线曙光。随着各软硬件供应商都共同朝着云这一方向发力,云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渐行渐近。众多备受海量数据管理难题的企业也开始蠢蠢欲动。
一般而言,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收益是巨大的,但其在面临选择的风险也随之成正比。虽然现在诸多企业都对云摩拳擦掌、蠢蠢欲动,但如何去实现云却是摸石头过河。如何选择适合云的硬件,尤其是存储企业重要数据信息的存储产品时却面临难题。现在市场上有诸多的存储产品,有适合传统数据中心的,也有面向云的,更有甚者宣称是既可面向传统也可面向云的,鱼龙混杂,目不暇接。那么企业在向云端迈进时,究竟该如何选择存储系统呢?
要正确选择一款适合云的存储系统,就必须了解云的特性和目前、未来企业业务的需求。云之所以受到诸多企业的关注,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具有的动态可伸缩性、高性能以及一旦有新的需求产生可大幅缩短IT部署时间等。根据这些特点,作为IT基础设置之一的存储系统除了提供与之相符的性能之外,还必须具备高可用以及易于管理等特点。
云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海量数据不断增加引发的存储、管理以及提供业务所需的性能等难题,那么作为面向云的存储系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性能问题,其必须提供足够的性能以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在企业业务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其性能也可按需升级。另外性能优化也是必须的,例如,众所周知,数据有“冷”“热”之分,如果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一个磁盘阵列中,必然会影响系统对“热”数据的读取速度,进而影响存储系统性能。其通常做法是将“冷”“热”数据分层存储,将“冷”数据存储在较为廉价的大容量磁盘中,而将“热”数据存储在近线SAS盘或SSD中,这样就可提升频繁读取数据的访问速度,同时也可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
其次,除了提供满足新业务的性能之外,存储系统还必须提供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加所需的存储空间。现在业内人士几乎都有一个共识,企业数据量的增长情况是不可控的,也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谁也无法预计下一年会产生多少数据,这就需要存储系统能够提供一个广阔的容量增长空间。但在初始采购阶段,企业不太可能一下子就购买上限容量,这就需要存储系统必须内建自动精简配置与热插拔等技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中高端存储系统几乎都支持这些功能。
除了可扩展容量之外,其对异构平台的支持也非常重要。这一点除了保护企业的投资和扩容之外,还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其他的利益点。企业的数据都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存储这些数据之外,企业可会采取其他的一些措施来保证数据的不丢失、不损坏,例如备份、容灾。而企业在部署备份、容灾解决方案时,通常会采用虚拟带库、磁带库或者就有存储系统,那么新购存储系统对旧有存储系统以及其他硬件的兼容支持就显得异常重要。
除了提供弹性的性能及容量之外,存储系统还必须具备高可靠和易于管理等特性。高可靠用于最大限度地保证业务连续性,防止因为硬件故障而导致的业务中断。易于使用则辅助IT管理人员对整个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诸如自动侦测、自动错误修正等技术都可大幅降低IT系统管理难度,降低企业的人力投入成本。
利用上述所分析的因素,就可筛选出一些适合向云过渡的存储系统,诸如EMC的VMAX、惠普公司的3PAR、IBM公司的XIV、HDS公司的USP以及戴尔公司的Compellent等等都可提供企业向云进军所需的性能与要求,虽然不同公司的产品使用的架构与技术有所差别,但其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如何应对私有云部署时的障碍?
构建私有云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因此前期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策略的改变和硬件选择只是后期可能出现的一些挑战。
-
私有云相对更流行的公有云和混合云有什么优势?
在选择部署云存储时,不要忽视私有云的优势。安全性、成本和迁移的简易性使其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
理想混合云:企业混合云投资的标准
混合云将在2017至2018年期间真正成为生产应用程序及关联的主存储。留意新的方法和产品,包括本文中描述的增强功能,特别是支持云的软件定义存储。
-
在混合云中运行主存储工作负载面临哪些障碍?
混合云存储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成本优势,让混合云存储成为长期以来IT专业人士们的首选。然而直到最近,企业选用混合云仍面临重重障碍,尤其是在主存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