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万兆存储网络(上)

日期: 2012-12-25 作者:Dennis Martin翻译:曹一玺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万兆以太网时代来临,大量相关产品涌现,万兆代替千兆以太网已经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 许多数据中心仍然在使用千兆以太网(1 Gbps或者1 GigE)作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文件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间的常用局域网(LAN)通信方式。但许多应用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通过使用多个千兆以太网网卡(NIC)以获得更高的带宽。在这些服务器上看到四个、六个或者八个千兆以太网接口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些端口是用于管理功能的,其余的是专门用于网络传输的,包括对于文件或者块存储流量的传输。当然,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普及,未来将需要更多的网络带宽。 事实上,解决之道已经潜伏在数据中心很多年了,这就是万兆以太网(10GigE)。就像……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万兆以太网时代来临,大量相关产品涌现,万兆代替千兆以太网已经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

许多数据中心仍然在使用千兆以太网(1 Gbps或者1 GigE)作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文件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间的常用局域网(LAN)通信方式。但许多应用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通过使用多个千兆以太网网卡(NIC)以获得更高的带宽。在这些服务器上看到四个、六个或者八个千兆以太网接口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端口是用于管理功能的,其余的是专门用于网络传输的,包括对于文件或者块存储流量的传输。当然,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普及,未来将需要更多的网络带宽。

事实上,解决之道已经潜伏在数据中心很多年了,这就是万兆以太网(10GigE)。就像它的名字所表现出来的一样,这种技术比千兆以太网快十倍,而且事实上早在2002年的时候,它就被作为标准提了出来。然而,其价格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太昂贵了,以至于早些年只限制使用在数据中心的核心网络,而这儿是可以承受其性价比的合理性的。最初,万兆网主要用于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的干线网络连接。早期的万兆网实施也需要使用不同的光纤或者专用的铜缆和接头技术。多年以来,万兆网一直不能使用与千兆网和更低速以太网相同的常用线缆。

万兆以太网的广泛应用

然而,最近几年,万兆以太网不仅仅在网络交换机,而且在应用服务器上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尽管还是有点儿昂贵,但万兆以太网技术的每端口价格已经降到了更多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最近两三年出产的许多刀片服务器都在其刀箱上包含了两到三个万兆以太网接口,用以提升整个刀箱的总吞吐带宽。最近,随着基于铜缆的万兆以太网(10BASE-T)技术的出现,使得万兆以太网技术的线缆和连接器与现有千兆以太网的超五类和六类线缆更加相似了。

服务器,固态技术的普及

在2012年初,另外一个事件的发生刺激了万兆以太网的采用。主流的服务器厂商推出了新的服务器,这是一种基于Intel最新处理器(Intel Xeon E5系列,原名为“Romley”),直接在主板或附近的子板上采用了万兆以太网连接的服务器。通过在单独服务器上提供万兆以太网接口的出厂选项,过渡到万兆以太网将会更加容易,同时会吸引大量的用户来采用该技术。

除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驱动了对于网络带宽的更大需求,固态存储或者固态硬盘(SSD)技术也提升了CPU和网络的应用。由于各种类型的SSD的广泛部署,存储性能(通常是IT基础架构中性能最低的部分)正在提升,这导致了其它技术的连锁反应。我们已经看到在Demartek实验室进行的SSD和万兆以太网结合的测试效果很好。

由于所有这些因素,一些业内人士对在未来三、四年万兆以太网网络市场的增长有着相当强的预期。在Demartek实验室,我们正在进行的越来越多的有关服务器、存储硬件和软件的测试,都要求或优先选择万兆以太网。

请继续阅读构建万兆存储网络(下)

本文选自:存储经理人2012年7、8月刊:闪存如何提升虚拟桌面性能(http://www.searchstorage.com.cn/ezine/storageezinejuly2012.htm

作者

Dennis Martin
Dennis Martin

Dennis Martin,1980年进入IT产业,他是Demartek的创始人和主席。

相关推荐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

  • 为全闪存数据中心做好准备

    公司应该抛弃硬盘,将数据中心完全装上闪存,供应商已经解决了旧的SSD问题,比如磨损时间和成本。

  • 评估虚拟环境中的存储解决方案

    虚拟化环境中的存储整合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包括成本、性能、可靠性、易用性、集成度等等。

  • 冬瓜哥新作《大话存储后传》读后随感

    今天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部有关存储的新作——冬瓜哥的《大话存储后传》,副标题是“次时代数据存储思维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