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 data)成为IT业界关注的焦点,而VMware提出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这一概念也成为IT业界的最新风向标。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让企业通过商业分析快速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链价值;同时也会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增加企业业务运营的成本和限制业务发展。
那么从新兴公司Nutanix的立场来看,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里如何解决大数据问题呢?又如何降低企业TCO和给企业带来增值呢?在SNW 2012中国大会(12月4日国宾酒店)上,Nutanix的全球销售副总裁Sudheesh Nair的讲演(观看演讲视频地址:http://www.sino-bridges.com/ecourse/476-nutanix-snw2012 )将为您提供上述问题的答案。
虽然Nutanix成立时间很晚(2009年成立),但凭借所拥有的独到的技术实力和潜力,在短短3年内就获得了高达7200万美金的投资,并且被多家媒体称之为硅谷发展最迅速的企业之一。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数据中心环境需要配备服务器、交换机、SAN、NAS等一系列设备才能搭建一个完整的计算环境。在2000年初这一局面被Google 打破,Google采用一种低成本的硬件组元辅之以Map/Reduce、NoSQL技术来搭建环境,用软件来定义数据中心,完全不需要SAN或NAS,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成本低,环境扩展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而Yahoo!、Facebook 、Amzon等都基于Google这种理念进行了类似技术的开发。Nutanix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架构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外部网络存储(SAN或NAS)就能实现企业级虚拟化。
Nutanix的技术平台采用集群设计,在仅仅2U的空间内把传统的两层数据中心设计(计算和存储)缩减为一个可伸缩的基础设施层,实现存储、网络和服务器的融合。当需要更多容量或处理能力时,只需要添加模块即可。其典型配置就是4个集群节点,可以配备20TB的硬盘和192GB的RAM,这种模块化集群架构,最多可以扩展到200个节点。并且 Nutanix采用了VMware的核心虚拟化技术和Fusion-io闪存,能高成本效益地部署虚拟化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既可以当做应用和存储来使用,同时也可以在其上面部署应用,且无需存储区域网(SAN)或网络连接存储(NAS)。Nutanix把商品硬件、闪存和基于软件的向外扩展存储强强结合在一起,可以直接用于VMware环境,无需进行任何变更,为大数据和云部署提供了一个具有颇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此外,从资金投入来看,采购vBlock与Nutanix成本对比是非常显著的。据保守估计,Nutanix的总成本仅约为前者的40%,并且Nutanix的物理空间、运营成本、电能和散热成本相比前者都有显著削减。从下图可以看到Nutanix所能够实现TCO的显著节省。
最后有听众提问到,既然你们的产品具有如此丰富的功能,那是否对CPU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耗费很多的资源?对此,Sudheesh Nair表示,客观来讲,不论哪家的产品,包括NetApp、EMC等,只要产品具有管理功能,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但是Nutanix与前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Nutanix采用了集群设计,资源可以跨很多节点,最高可以达200个节点。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如果从数据的角度来计算,那么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就很少,并且因为Nutanix采用了VMware的核心虚拟化技术,完全支持VMware的管理,无需企业增加任何额外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实现了成本节省。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大数据给数据中心带来哪些改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首先对数据中心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企业需要的是可扩展的存储解决方案,并且与业务一起发展,另外,安全问题已提上日程。
-
评估虚拟环境中的存储解决方案
虚拟化环境中的存储整合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一些重要因素,包括成本、性能、可靠性、易用性、集成度等等。
-
大数据时代的Lambdas
事件触发式的计算功能融入到数据中心存储中,这加快了智能化的发展。很快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告诉我们如何实现基础架构的自我生命周期管理。
-
是你吗?!细数2017年数据存储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潜力股(十四)
SearchStorage发布本年度存储领域最有前途的创业公司排行榜,印证了我们在与数据中心管理员和供应商们的讨论中感受到的趋势。我们评选出的存储新人最终名单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过去一个日历年年诞生的。虽然这些初创公司形势看好,但未来的路仍然艰辛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