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Target存储:2013年4月最受欢迎技巧Top5

日期: 2013-05-13 作者:刘前程 来源:TechTarget中国

最近,企业采购存储的价格与其产生的价值的问题引发了存储经理人的思考。当一笔钱花出去之后,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认为同样的价格购买的是相同的数据存储和恢复服务。其实,在购买之前,还有一些因素需要优先考量。而面对现有的存储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存储效率也是用户追求的目标。面对众多的优化技术,企业需要考虑到底是性能重要还是空间利用率重要。另外,灾难恢复计划也是企业时刻关注的问题,在你的企业DR计划中是否使用过双向复制?它有哪些优势?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兴的业务连续性解决方式——混合云灾难恢复服务,这种对于小型企业都能负担得起的方式也受到了企业的高度关注。在保护虚拟数据中心的方式中,VMware主机备份的部署方式简单,还能节省软件许可费用,这为IT专业人士确保他们的VMware主机备份顺利执行提供了一个好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2013年4月TechTarget存储最受欢迎的五篇技巧类文章。

Top1:CIO思考:存储价格与存储价值

导读:谈到企业的存储采购问题,CIO首先会考虑的往往是企业采购存储保存数据需要花多少钱,但往往忽略了另外的思考方向,那就是采购这些存储所获得的价值。有时候,跟一些只看到价格支出的人探讨价值也是非常费力的一件事。当一笔钱花出去之后,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认定同样的架构购买的是相同的数据存储和恢复服务。但有一些因素需要CIO进行优先考量。

Top2:双向复制可用于企业DR计划?

导读:双向复制可以使得两个或多个Windows服务器既作为数据“发布者”也作为数据“用户”(接收者)。从灾难恢复技术的角度来看,双向复制可以确保主服务器上的数据和备份服务器上的数据保持同步。有重要数据库、应用程序和客户数据的企业可以使用这种方式,以便确保一旦发生灾难,这些重要的资源能够真正保留。

Top3:云环境下的灾难恢复

导读:从灾难事故中恢复要求应用和用户的服务重新启动,这一过程中要比将数据迁移至离线站点要复杂许多。不过把大数据集合从远程站点取回并且重新启动关键业务服务器可能要花费数小时甚至几天来完成。对于那些想要在几分钟或一小时内完成恢复的企业,将数据复制到云端或许并非一种高效的灾难恢复方案。

目前有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混合云灾难恢复服务,它允许企业以虚拟机镜像的形式获取关键业务应用服务器的离线数据。这些虚拟机可以从云端启动运行,在几分钟内恢复系统,而成本都在通常的企业预算之内。

Top4:VMware主机备份最佳实践

导读:在本次存储决策者大会视频中,Brien Posey表示,VMware主机备份是一个保护虚拟数据中心的好方法。这种方式很容易部署,而且可以节省软件的许可费用。本文介绍了IT专业人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他们的VMware主机备份顺利执行。

Top5:如何实现高效存储

导读:在当前经济形势低迷的大背景下,挖掘现有存储系统的性能潜力成为用户的必然选择。存储效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实现最佳的存储效率意味着要在有效存储空间以及可用处理资源两方面都有出色表现,通常也是各产品之间相互竞争的重点。本文将纵览那些可以优化性能并且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探讨每种技术的优缺点。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刘前程
刘前程

TechTarget网站编辑

相关推荐

  • 聚焦云端IT弹性 Zerto布局中国市场

    在IT弹性中有几大因素:专有云、托管云、公有云、混合云。云用户都需要知道如何保护、如何管理、如何迁移,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如何恢复。那么,如何创建未来一代的IT弹性基础设施?

  • 亚马逊AWS故障带来的灾难恢复启示

    如果你的灾难恢复系统依赖于亚马逊AWS或其它云服务商,你需要确保有一个应对云服务故障的灾难恢复计划。

  • 企业BC/DR勿忘IoT风险管理

    万物互联背后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正在引起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专家的关注,他们需要创建出新的风险评估机制,对潜在的业务影响加以分析。

  • 预言:未来五年灾难恢复模式的演变

    在云平台一统天下之前,备份和灾难恢复市场仍会不断发生改变。组织对于快速灾难恢复的强烈需求正促进着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