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无疑将成为2015年最热IT架构,无论是自建还是采用厂商现成的参考架构,企业CIO都面临着商用产品的评估和选型。作为基础架构中存储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闪存,尤其是全闪存产品的评估和选型也是CIO需要着重思考的。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全闪存存储阵列,所有人都震惊于它们的速度和容量,而这样的性能参数还在层出不穷。在这里我们不妨列出最主要的几款闪存产品类型并逐一分析,帮助CIO做出准确的选择。
传统存储阵列
在处理支持固态技术以获得最佳性能所必需的性能特性和管理方面,传统存储阵列的控制器一直没有改变。它们支持HDD规格的SSD,并且将SSD仅当作HDD。这意味着在写临界(write cliff)真的出现的时候,性能下降将更加严重。
这些传统存储阵列解决方案可以为性能提升提供较低的响应时间,但是性能的瓶颈很快发生在存储控制器。这些阵列通常显示出1倍于使用HDD的同样阵列的性能(视工作负载而定),延时略低于1毫秒。
重新构建的传统存储阵列
一些专门设计用于支持复制、重复数据删除和自动精简配置等特性的传统存储控制器厂商重新构建其控制器并且定制ASICs。这使控制器能够支持固态技术特有的行为和性能,同时继续向客户提供已经习惯的高级特性。
与使用HDD的同阵列相比,这些阵列的平均性能(视工作负载而定)有接近5倍的性能提升,延时大约500至800微秒。将存储控制器重新构建用作全闪存阵列的产品包括惠普的StoreServ 7450和NetApp EF550闪存阵列。
定制闪存模块设计
有些厂商通过创建定制的闪存模块设计来处理元数据管理和垃圾收集之类的闪存技术所特有的整理工作,使这种重新构建的传统存储阵列更进一步。这些定制设计的闪存模块内部的通讯基于PCIe。这种阵列设计是重新构建的存储控制器高性能和高级特性的完美平衡。但是折衷在于:这是一种专有设计,商品SSD不能替换坏的设备。平均性能提升5-10倍(使用超过90%的容量)于使用HDD的阵列,延时大约500微秒,视工作负载而定。日立数据系统(HDS)就推出了这种定制化的闪存模块。
另外,戴尔在Compellent闪存所使用的方案也很有特点,其优化解决方案上采用了两极闪存优化解决方案,支持数据在SLC和eMLC上进行智能分层,利用了SLC的写耐性以及eMLC在读取方面的优势。让数据写入时从SLC固态盘进入,在读取时从eMLC固态盘上读出,这是业界第一个同类存储解决方案。
构建的全闪存阵列
这些阵列专门为闪存技术从头开始构建。它们对影响垃圾收集的元数据管理和缓冲算法尤其积极。这些阵列目前仅提供拷贝技术等高级特性,但有些厂商提供联机的数据缩减和存储效率技术。厂商目前提供横向扩展架构而非纵向扩展架构,对内存数据库更具吸引力。通常,性能(视工作负载而定)约提升10倍(使用超过90%的容量),延时低至200微秒。专门定制存储阵列作为内置重复数据删除、压缩以及自动精简配置等高级数据缩减特性的全闪存阵列厂商包括:Pure Storage、EMC XtremIO和Solid Fire。Solid Fire也实施横向扩展架构。
全闪存存储阵列不断发展和成熟。在选择全闪存阵列的时候,要仔细考虑存储控制器是否现有的设计,是否为闪存重新构建,是否专门定制来处理闪存特有的行为和性能。
未来的云之路还很长,企业在选择闪存时务必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分解技术大揭秘
《存储经理人》2017年8月刊重点关注分解技术,分解的理念在于用大量计算机来创建出独立的资源池,然后根据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组合,从而为各个应用程序提供相应服务。另外,混合云存储将工作负载可选择的部署范围扩展到多个云,并实现令人信服的使用场景,例如异地备份、灾难恢复和云负载爆发。本期电子杂志还将讨论数据中心的硬盘和SSD共存问题。
-
理想混合云:企业混合云投资的标准
混合云将在2017至2018年期间真正成为生产应用程序及关联的主存储。留意新的方法和产品,包括本文中描述的增强功能,特别是支持云的软件定义存储。
-
在混合云中运行主存储工作负载面临哪些障碍?
混合云存储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成本优势,让混合云存储成为长期以来IT专业人士们的首选。然而直到最近,企业选用混合云仍面临重重障碍,尤其是在主存储方面。
-
闪存在企业中的用途原来有这么多
NVMe协议和NVDIMM,进一步释放了闪存的潜力。随着成本下降(每GB价格不断刷新最低值记录),高性能闪存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用途也再次发生变化。